首页 咨询服务 顾问服务 培训服务 代理服务 研究中心 新闻资讯 专业团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神州并购网
中浩律师网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中浩每周并购新闻: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来源:姜建清   发布时间:2012/11/13 12:56:42 浏览:1654 次
      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迎来了跨国经营20周年。20年来,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同行,工商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上书写了“扬帆出海”的华彩篇章。

  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境外机构从无到有,全球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境外机构新加坡代表处起步,到2011年末工行已建成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由239家境外机构组成的牌照完备、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全球网络,并通过持有南非标准银行集团20%股权实现了战略布局非洲大陆。作为海外经营网络的重要补充,代理行网络从1992年覆盖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家银行,发展到今天覆盖1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3家银行。这期间,工行抓住两次“危”中之“机”,实现了海外机构建设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以前把握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有利时机,以自主申设机构为主,快速进入了韩国、日本等周边市场和德国、卢森堡等欧洲市场。2000~2006年,在申设机构基础上逐步开展并购,先后多次对港资银行与欧资银行进行并购整合,打造了在港经营旗舰工银亚洲,开创了中资银行境外资本运作的先河。2006年以来,工行依托股改上市后日益增强的整体实力,积极稳妥地实施自主申设与战略并购并举策略,实现了海外机构布局的大跨越。
  境外经营能力由弱到强,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步确立。进入21世纪以来,工行境外机构的竞争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境外机构总资产从2000年的3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320亿美元,拨备后利润从3400万美元增至13亿美元,除个别当年新设机构外,其他境外机构均实现盈利,境外机构资产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左右;资产质量稳定改善,不良资产率从2001年的4.49%降至2011年的0.19%。2011年,工行境外机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12.4%,回报水平超过一些欧美大银行;人均资产1.4亿元人民币,人均净利润87万元人民币,超过全行平均水平,体现出较高的经营效率。2009年11月,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国际监管联席会议选择工商银行作为评价对象,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对工行的稳健经营成绩给予了较高评价。
  境外机构发展从孤岛状态到纳入全球一体化平台,科技优势充分发挥。2003年,工行明确提出“要建立客户、业务、技术、信息的统一平台,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网络结构;加快海外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海外与国内数据中心对接”的发展目标。2006年,工行在中资同业中率先启动了自主研发的FOVA系统建设,功能覆盖存款、贷款、汇款、银行卡、网上银行、国际结算、贸易融资、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FOVA系统已在34家境外机构成功投产,覆盖除工银亚洲外的全部境外机构。工行还从2005年开始积极推动境外机构单证业务集中处理,目前全部境内外机构的国际结算单证业务均已上挂总行单证中心,国际业务集约化经营水平领先国内同业。
  重点产品线从境内延伸到境外,全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工行始终围绕“走出去”企业需求特点,依托FOVA平台和境外机构多牌照优势,加快境内重点产品线向境外的延伸,推动全球服务能力提升。至2011年底,工行支持“走出去”企业贷款余额129亿美元,确立了“走出去”业务大行地位。工银国际先后参与了多个具有全球影响的IPO项目,显著提升了工行的国际声誉和市场地位。在中资同业中率先推出了全球现金管理业务,与2232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香港设立了亚太区现金管理中心,与南非标准银行联合搭建了中非现金管理平台。在33家境外机构投产了网银系统,海外网银个人客户达到16.2万户、企业客户达到1.4万户,网银客户渗透率接近30%。在香港建立了统一的境外信用卡平台,9家境外机构实现信用卡发卡,17家境外机构实现借记卡发卡。依托银行卡与网银套接模式,境外零售业务实现较快发展,个人客户已达55.5万户。工银澳门海外贵金属业务中心已具雏形,工银伦敦实现贵金属实物销售。工银金融的证券清算和证券融资业务模式趋向成熟,证券清算总额超过20万亿美元。全球托管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基于内外联动的资产管理产品创新持续加快,贸易金融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际业务从市场追随者到主导者,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工行境内国际结算量从1993年的340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超过1万亿美元,国际贸易融资发生额稳居四家大型国有银行之首。工行把握国家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机遇,早布局、早启动,在较短时间内就基本确立了同业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末,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民币清算网络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清算账户数稳居同业第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线已成功拓展到23家境外机构,业务范围覆盖贸易、服务、资本及融资等众多领域。
  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为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从1992年派出第一批外派员工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工行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截至2011年末,境外机构员工总数达到5700余人。2011年工行启动了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2000名左右高端国际化人才,为下一阶段的国际化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工行还在中资同业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全球雇员管理”理念,并组织了首届荣誉全球雇员评选表彰和各类培训活动,促进了“One ICBC”的文化融合。

  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国际化发展20年来,工行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坚持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战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工行顺应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开始了从立足国内市场向统筹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定位转变,提出了“全行办外汇”的发展战略,并选择世界重要转口贸易及海运中心新加坡设立了首家境外机构,随后在亚洲、欧洲设立分行,在美国设立代表处,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明显加快,工行以支持企业“走出去”为己任,提出了“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化发展开始提速。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特别是200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进入实施阶段,工行依托已初步建立的国际化经营基础,实现了全球服务网络和海外业务的大发展。可以说,工商银行在20年的国际化过程中,始终坚定贯彻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紧扣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不同时期的战略机遇,稳步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坚持自主申设与战略并购并举的国际化战略。20年来,工行审时度势,在网络和业务拓展策略上始终坚持战略并购与自主申设并举的原则。1993年以来通过申设方式进入了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稳健网络扩展。同时,把战略并购作为推动境外分支机构本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风险可控制、成本可接受和机构可整合的原则稳步开展对中小型银行的收购与整合。到目前为止,工行历史上进行的11次收购都取得了成功。在20年的海外并购历程中,工商银行不仅开创了中资银行海外资本运作的先河,而且创造了股权投资合作的境外网络建设新形式,快速实现或强化了对重点目标市场的覆盖,成功在战略性市场进入了当地主流银行行列。比如,收购印度尼西亚Halim银行成就了中国银行业首次跨国并购,入股南非标准银行创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单笔金额纪录,收购澳门诚兴银行使当地最大本土银行成为工行集团成员,全面自愿要约收购泰国ACL银行使工行迅速进入泰国市场,创造性运用捆绑交易收购东亚银行(加拿大)使工行进一步完善了北美布局,收购富通证券(北美)PDS部门成立工银金融使工行开创了海外证券清算业务,收购东亚银行(美国)成功后将使工行实现北美零售业务的破冰,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则探索了中资银行在拉美并购成熟商业银行的道路。
  坚持稳健审慎的国际化战略。20年来,工行认真汲取国际大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在国际化过程中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战略上积极、战术上谨慎,绝不把放松风险控制作为加快国际化的条件。在国际化过程中着力建立健全灵活、全面、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境外机构和子公司在统一风险管理框架下结合实际做好日常风险管理,实现了对各项业务的全额风险计量和全程风险监控,提升了并表风险管理水平,避免了不同业务单元、不同市场、不同国别之间的风险传递。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促进了境外机构健康、稳健发展,实现了其对总行的利润回报、业务拉动、功能互补和战略协同作用。
  坚持科技引领的国际化战略。20年来,工行始终坚持系统建设、机构建设与业务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建立了多币种、多语言、跨时区的全球一体化科技平台FOVA,依托FOVA,工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标准的金融服务;能够为境外机构产品创新提供系统支持,增强其业务扩张能力;能够通过系统硬控制提高境外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实现国内外成熟理念和产品的共享。可以说,FOVA系统是工商银行这棵大树的根须,不管境外机构所在市场的特点如何,只要有根须,全球分支机构都可以得到整个大树的营养,实现客户、业务、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坚持业务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统筹的国际化战略。20年来,工行始终把符合东道国法律、尊重东道国文化、促进东道国繁荣作为全球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按照集团化、同一化、市场化、人本化的原则,从战略、制度、产品、服务、品牌、员工、企业形象等文化载体入手,实现了集团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全球雇员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当地市场和客户对工行品牌的认同度。鼓励境外机构在促进中国与东道国(地区)贸易投资,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意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走和谐共赢的国际化道路。
  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工行在全球网络、规模效益、科技平台、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管理水平、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化发展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力地推动了全行的经营转型和创新发展。

  国际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工商银行20年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将更主动、更全面地融入全球,这为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对外投资作为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中资金融机构必须同步“走出去”提供服务。一方面,我国长期高投资、低消费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使产能过剩成为不少产业的普遍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加快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贸易、投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余额形成了对外金融资产贬值与对外金融负债升值,导致经济福利流失,也需要通过对外投资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与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对外投资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还有较大潜力。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1%,远低于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俄罗斯3.55%的水平。从反映一国国外净要素收入的指标(GNP-GDP)来看,2010年我国这一指标为304亿美元,远低于日本1427亿美元的水平。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增长,逐步走上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更趋平衡的发展道路;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和层次也会实现飞跃,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企业集团。“走出去”的关键是要构建我国自己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使得商品、人民币、银行和其他服务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协同“走出去”的系统。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也必然要求中资银行的金融服务相应从传统的存贷款、结算等服务领域向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领域发展。
  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使我国逐步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为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提供了持续动力。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需求与政策双轮驱动,进口稳定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完善鼓励合理消费的财税和信贷政策措施,将有效地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同时,国家继续把扩大进口作为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加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进口政策,必将有力地支撑进口增长。二是出口结构调整升级。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大型机电产品出口及大型承包项目上的强大增长动能会不断释放,特别是新兴市场的需求会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随着贸易结构和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进出口将对我国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起到巨大催化效应。这也为中资金融机构深化内外联动,抓住跨境客户国际贸易链条的两端,“以内促外”拓展海外客户与业务机会,“以外带内”提升全球贸易金融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空间。
  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扩大正在为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积聚力量,也为中资金融机构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人民币跨境使用是扩大对外投资、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是我国从经济强国走向金融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跨境人民币业务启动两年多来,业务规模和涉及领域加速拓展,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加快形成,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突破2万亿元,是2010年的4倍;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也出现井喷式增长。香港人民币存款从2010年末的3000亿元猛增至2011年末的6000多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仅2011年前11个月,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已达991亿元,是2010年全年发行量的3倍,成为全球成长最迅速的债券市场之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期待成为下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也为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沿着工行特色国际化道路继续稳步向前
  当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下一步,工行将主动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坚持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战略、稳扎稳打,努力把国际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积极服务产业资本全球化。工行将紧密跟随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到2014年境外网络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0个以上,基本上形成对与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全覆盖、与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全球经营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工行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针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型”“境外投资型”“对外工程项目总承包与劳务合作型”“区域管理型”四种不同类型的“走出去”企业,深入研究其各类金融需求,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开展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综合服务。着力满足重点客户、重大海外并购和投资项目的融资需求,深化银企合作。
  构建世界级的产品线。一是加快建设海外第一华人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坚持差异化策略,力争到2014年境外个人客户达到150万个。确保网银与FOVA同步落地,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市场推出手机银行,建立全球电话银行服务体系,力争到2014年,基本实现网银系统对境外机构的全覆盖,形成与物理网点相配合的海外零售客户营销服务平台。二是全力打造境外外币清算大行。以推动海外美元、日元、欧元三大外币清算中心建设为核心,按照全球业务运行集中管理、互为备份的思路,加快建立各主要货币连续清算运作机制,打造全球统一运作、安全高效的资金汇划清算平台,为在全球进行不间断资金交易提供保障。三是努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现金管理、托管、资产管理、贵金属、投资银行和租赁等优势业务向境外机构延伸。
  巩固和扩大境内国际业务优势。把握“十二五”规划提出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建设国家级外向型经济区域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分层营销、分类管理,加快形成“总量增长、结构合理”的目标客户新体系。着力优化客户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加快产品研发,完善创新推广机制,加快构建起“先进完善、灵活多样”的产品创新体制,以产品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全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紧紧抓住我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丰富人民币内外联动产品体系,想方设法把人民币优势延伸至全球,全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工银亚洲将加大业务创新,不断丰富人民币产品线,尽快建设成为全行境外人民币业务中心,同时充分利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两个市场、两个价格”的机会,争取成为全球重要的人民币做市商。具备条件的海外机构全力争取成为人民币清算行,从而形成以香港为主体,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为侧翼的全球跨境人民币业务营运体系。抓住部分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外国央行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确立跨境人民币第一大行地位。
  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科技和人才支持保障基础。在已有的条件和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加大科技和人才保障,为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是加强风险管理,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新趋势,切实加强对境外各类风险的统一管理。二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按照“One Bank”要求优化FOVA系统架构,完善功能,打造境外机构特色业务平台。三是加强人才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境外管理人才培养储备,继续完善对派出董事、监事的任用管理,持续提高附属机构的公司治理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境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资产托管等专业条线的人才保障,抓好人才国际化项目建设,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全球雇员管理,使外籍高管和业务骨干境内学习交流制度化、长期化,促进集团内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加系统地指导和组织境外机构开展工行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工行品牌及中华文化传播力度,树立工商银行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全球雇员对集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走出一条与东道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相处、文化包容、和谐共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联系微信

服务推荐

  资产重组业务
  并购交易撮合
  并购尽职调查
  并购贷款与融资
  并购法律服务
上海市中浩律师事务所 |  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 |  瑞安达税务集团 |  汇法网 |  金雕云法务 |  北京智维律师事务所 |  浙江乾衡律师事务所 |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 |  辽宁同格律师事务所 |  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 | 
首页 | 咨询服务 | 顾问服务 | 培训服务 | 代理服务 | 研究中心 | 新闻资讯 | 专业团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www.china-hold.com    shenyongfeng@188.com